摩根大通中国生产者物价长期下行是一大威胁
摩根大通:中国生产者物价长期下行是一大威胁
北京时间4月1日上午消息,据CNBC报道,腐败丑闻、公司债违约和增长放缓是中国经济近期以来的热点话题,但摩根大通指出,另一个潜在的问题也相当值得关注。 根据该行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,中国的生产者物价出现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最长期跌势,这一趋势给北京的宏观经济政策带来了非常真实的威胁。
摩根大通高级经济学家Grace Ng表示,“可能比消费者物价上涨更令人担忧的是持续下跌的生产者物价指数(PPI),后者和公司利润以及制造业投资密切相关。” “如果PPI继续受到抑制,今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潜在复苏前景将不乐观。” 尽管北京近年来在控制通胀水平上取得了一定成功,但生产者物价连续24个月保持下行趋势,从而激发了通缩担忧。 “如果经济进一步放缓会给整体物价带来持续下行压力,这也可能让经济的去杠杆化过程更加艰难,正如上世纪90年代末银行危机时期的情况。” 根据标普的估计,最近几年关于中国债务水平不断增长的担忧升温,公司债务也在2013年底飙升至12万亿美元的水平。 摩根大通指出,工业价格的持续下行将导致企业更加难以偿付债务。 最近几月的一系列疲软经济数据催生了市场对经济刺激措施的预期,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上周的讲话更强化了这一预期。 摩根大通指出,决策者今年的主要挑战是处理好短期增长和通胀,这可能意味着一定形式的货币宽松。 但花旗的高级经济学家丁爽指出,尽管他同意PPI持续紧缩会给中国企业的收入带来负面影响,但他预计较弱的投入成本会有助于平衡这一负面影响。 “我并不认为PPI紧缩是主要风险,更重要的是经济动力。如果公司卖不出产品,这才是大问题。” 摩根大通对中国2014年的生产者物价指数预期是-0.7%。(腾讯)